原標題:中央政治局為什麽定下“高質量發展”的基調
在中央政治局這類高級別的會議上,明確提出今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這在過去相對少見。而艱苦努力的指向,也該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文⠼社論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關鍵是要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表,對得上的加緊推,對不上的及時改。要加強頂層設計,抓緊出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係、政策體係、標準體係、統計體係、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使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遵循。要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今年以來,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總體上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但製約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破解,特別是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方麵,仍麵臨著嚴峻考驗。像近來媒體曝光的多地汙染亂象“反彈”和治汙“肌無力”現象的抬頭,就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中央政治局會議此番明確提出今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應該說這在過去是相對少見的。這也表明當下的經濟形勢,與既定的目標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解決這些問題、縮短這些差距,關鍵在於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所以可以想象,高質量發展依然會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詞。
實際上,十九大和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早就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意味著,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謀劃經濟工作的根本指針。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高速增長,成功地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則在於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目前,經濟社會麵臨著一係列新的矛盾和問題,迫切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也導致以往相應的指標、政策、標準、績效、考核等諸多方麵亟待形成配套的製度體係,這不僅關係到中央需要有一套評價各地區各部門經濟發展的新參照係,也關係到各地各部門的方向與路徑選擇。
以往,在高增長驅動下,不少地方出現房地產一騎絕塵、產業結構貪大求全、生態環境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等等問題,可持續發展乏力已成為一個共性問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的評價標準、考核依據等均需要有全新的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高質量發展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而更是一套完整的指標和科學的評價體係。也因此,在此次會議後,各地也宜結合地方實際自動對表高質量發展,積極摸索新路。
可以預見,要想實現一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非付出艱苦努力不可,這也不僅僅指向經濟發展的轉型,實際也關係到中國經濟社會整體的“鳳凰涅槃”。
而艱苦努力的指向,就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無論是經濟指標,還是社會指標;無論是經濟發展質量、社會發展質量等宏觀質量問題,還是消費品質量、食品農產品質量、建築工程質量、環境質量等具體質量問題,均應據此真正實現質的變化和提升。
責任編輯:霍宇昂
"